英国昨天(2019年12月12日)的大选,执政的保守党获横扫般胜利,国会650席赢了364席(原298席)。BBC说,这是自1987年撒切尔夫人赢得第三次执政后,32年来保守党最大一次胜选!在野的左派工党则成最大输家,席位降至203席(选前262席),这是自1935年,过去84年来工党的最大挫败。 这次选举结果,对英国政治、英美联盟,甚至全球战略格局都具重要意义。
Read more
英国昨天(2019年12月12日)的大选,执政的保守党获横扫般胜利,国会650席赢了364席(原298席)。BBC说,这是自1987年撒切尔夫人赢得第三次执政后,32年来保守党最大一次胜选!在野的左派工党则成最大输家,席位降至203席(选前262席),这是自1935年,过去84年来工党的最大挫败。 这次选举结果,对英国政治、英美联盟,甚至全球战略格局都具重要意义。
Read more今天川普总统所代表的共和党与左翼民主党的斗争,仍是美国建国初期华盛顿、亚当斯、汉密尔顿等传统派(保守派,亲英派),与杰弗逊、麦迪逊、潘恩等激进派(自由派,亲法派)分歧的继续,或者说仍是那两种思路、两种理念的历史投影。
Read more就哈耶克和波普尔的“整全性”社会改造,答复一位在瑞典的华人教授。今天美国的左右派之爭,其根本是当年美国建国时,热衷法国大革命全盘改造的激进派和倾向英國渐进改革的保守派之爭。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是两种思路,两种哲学,最后两种结果,并影响了整个世界。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接班者是列宁斯大林的十月革命,毛的中国革命,柬埔寨的波尔布特等;而英国革命,尤其美国革命强调的是,宪政,程序,传统,法治,一点一滴地渐渐改进。哈耶克把它总结为遵从”内在秩序“,摸石头过河。
Read more巴西左派执政时大火更多,左翼掌权的加州每年有山火,全球白左不吱声;现安哥拉和刚果火灾是巴西5倍,左派不敢批黑人政府。马克龙等左派群起批巴西总统,只因他是保守派(被称为美洲川普),发泄左疯愤怒。
Read more马克龙、戈尔、麦当娜、克鲁尼等一大批西方白左热衷唱政治正确高调,矫情伪善。全球气候过暖是假议题,实为反资本主义、反工业化,反个人发财致富,要像共产主义“计划经济”那样“计划环境”,最后“计划个人的生活”,貌似行善,其结果却是通向奴役之路。
Read moreTweet●从70年代开始,美国总统大选党内初选,两党都是爱 […]
Read more英国通过公投脱离欧盟 ,而法国却选出仍热衷欧盟的总统;从这里可看出英法两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根本不同。
Read more卡斯特罗死了,古巴有了改变可能。但社会主义那种乌托邦理想,却仍活在无数西方左派的心里,不会随着全球最长的独裁者而死亡。也许这世界上永远会有一类人,不亲自被投入古拉格绝不回头。当然,中国人里不也有在“古拉格”转了几圈的刘宾雁们,仍然至死向往社会主义吗。
Read moreTweet
Read more袁晓明:无论是从理念,还是实际政策,华人都更靠近共和党(财务保守、努力工作致富、重家庭、重教育等),华人选民应该把选票投给共和党。
Read more台湾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走向官商最容易结合的半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更进一步的市场经济道路,这是新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选择。即使在资本主义大本营的美国,也不乏国营导致的惨痛教训:美国最糟糕、最赔钱、最受非议的两个企业就是美国国家铁路(Amtrak, 简称美铁)和国营邮局。
Read more在西方民主国家的市场经济运作中,从本质和效果上来说,工会都是一支破坏性的力量。哪里的工会势力强大,哪里的经济就会遭殃。
Read more“政教合一”已成为过时恐龙。但“政经合一”,也就是政府主导经济,不仅在西方,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至今仍没有像政教合一那样受到严峻的挑战。美国的宪法,也没有对政府和经济的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
Read more当今世界,最反动、最顽固的,一是政教合一;二是共产国家。其实两者的本质都是政教合一。共产主义虽不信天上的神,却把人间的暴君当神来拜,其宣传洗脑的手段、做法跟宗教政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这两种国家,军事政变是能促进、推动世俗的宪政民主制度的。
Read more在迄今为止的共和党代表大会上,最受听众欢迎的,不是川普的模特妻子讲话,也不是他的儿女们,而是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因他口无遮拦、针锋相对地痛批政治正确,清晰、明确地高声喊出:“黑人的命重要”运动(black live matters)是种族主义!
Read more英国脱离欧盟,是欧盟这种乌托邦幻想开始破灭的开始,捷克是下一个也要公投的,结果可能也是脱离!欧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开始。英国脱欧公投的胜利,是主权和自决权战胜中央集权(centralization)和群体主义(collectivism)的胜利!!
Read more“欧盟”这个社会主义乌托邦,将遭到英国人民的挑战。英国下周公投,决定是否退出欧盟。按目前民调,主张退出者超过“留守派”。如英国最终退出,将对欧盟重大打击,主要是在心理层面,他们的乌托邦梦想被惊醒,可能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Read more曹长青:英国脱离欧盟的公投,第一,体现自由选择的价值;第二,体现人民决定的权利。背后的深层意义是:英美所代表的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和法国德国代表的群体主义(collectivism),这两种价值的一种对立和选择。
Read more安兰德是第一个从道德的角度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哲学家。她认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不仅是可行的,更是道德的,因为它提供了自由交换产品(包括思想)的机会,体现并尊重了个人权利。而政府主导经济,以及各种剥夺个人私财的集体主义,不仅是不可行的(带来贫穷和专制),更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以“人民”这种集体的名义,用高税收的手段,去追求所谓的“公共利益”。最后剥夺的则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对于政府主导经济,安兰德甚至说,“政府对企业的‘帮助’和政府的迫害一样可怕。”安兰德的追随者、前美国联储会主席格林斯潘说,兰德为资本主义确立了道德性,这点改变了他的一生。
Read more哈维尔虽然强烈地反对共产主义,也坚定地支持美国领导的伊拉克战争等,政治倾向明显“亲美”;但其经济政策,却仍没有脱离共产主义的思路,或者说根本没有明白西方左、右派到底在争什么,没有懂得右派(保守派)强调和信守的“自由经济”理念到底对人的自由具有何等意义。因此哈维尔执政时,仍是热衷“平等”、重视“分配”、结果是增税,扩大福利,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效能。当时任总理的克劳斯,则坚定主张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等原本资本主义价值。两个人可以说典型体现了西方左、右派的针锋相对。
Read more一个是传统的西方:那个产生了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弥尔顿、狄更斯、亚里士多德、亚当.史密斯、华盛顿、林肯的西方;那个人们捧著《圣经》上教堂、唱著铃儿响叮当欢度圣诞节的西方;那个赢了二战、冷战,正在和恐怖主义作战、承担人类道义责任的西方┅┅那个被称为保守派的、右派的西方。
而另一个则是当代时髦的西方:那个产生了马克思、弗洛伊德、尼采、萨特们的西方;那个给共产世界和伊斯兰世界提供了最好的攻击把柄的西方——腐败堕落、玩世不恭的西方;那个当年推崇共产主义、今天惧怕恐怖主义的西方┅┅那个被称为自由派的、左派的西方。
Read more人类进入21世纪不久,世界经济就被希腊拖累。希腊人口才1078万(不到台湾一半),排世界第76位,其生产总值(GDP)只占欧洲的2%,放在世界天平更是微乎其微。如此小国影响世界经济,按逻辑是不能成立的。但因为希腊是欧元区成员,它欠债三千亿美元,到期不还,还扬言要退出欧元区,导致欧元区主要大国(德国法国等)恐惧,担心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导致欧元区崩溃。
Read more美國四年一度總統大選,從兩黨參選人的競選口號等,可以看出美國兩黨的主要不同,而這種不同,不僅體現美國歷史以來兩大政黨理念的根本區別,也反映了當今英、法、德等主要西方國家兩大政黨的基本分歧。
在民主制度比較成熟的美、英、法、德等國家,基本都是兩大政黨輪流執政。美國是民主黨和共和黨;英國是工黨和保守黨;法國是社會黨和共和聯盟;德國是社會民主黨和基督民主黨。
Read more安兰德的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影响力?主要因为她用小说形式传播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哲学思想——客观主义。所谓客观主义,核心思想是推崇“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强调以人为本,理性,个人主义对抗群体主义。
Read more原苏联持不同政见作家索尔仁尼琴与胡适一样,也对联合国非常失望,他甚至公开撰文谴责说,“在一个不道德的世界里,联合国也变得不道德了,它的很多成员国政府不是自由选举产生的,而是暴力强加的,有些是用武器夺取的。”
Read more很可能会有读者瞪眼,怎么可以把奥巴马和希特勒相提并论?希特勒的德国是纳粹,曾用武力征伐世界,对犹太人种族屠杀。美国是自由世界旗手,民主联盟的大本营。两个国家的领导人有可比之处吗?当然太有了。而且不仅今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德两国领袖就有相像、可比较之处。
Read more高税收导致很多法国人不堪重负而“出逃”,像国际知名的法国摇滚乐手强尼哈莱德,则被迫移民瑞士。他说,“法国加给我的重税,让我感觉厌恶,我受够了。”而在强尼之前,则有法国的汽车巨子、香奈尔大股东、家乐福合伙人、网球天后、当红名模等很多名人富豪,都因躲避高税收而迁离法国。
Read more每次美国总统大选,都更加凸显“平等”和“权利”谁优先之争。表面上看,这是走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两条路线之争,但从根本上来说,是群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根本价值之争。
Read more西方左右派之争在美国最为典型,在三十年代左翼罗斯福总统上台推行“新政”后更为明显。罗斯福利用美国出现“大萧条”经济危机,全力推行社会主义政策——大政府,高福利,高税收,国有化,扩大政府权力。新政获得左翼主导的知识界欢迎,因为它的旗帜是均贫富、社会平等。这种口号本身就占据道德高地,符合知识份子要建立“理想国”的乌托邦幻想。
Read more伦敦奥运开幕式的真正问题是,导演曲解了英国历史文化,或者说,由于这位导演清晰地把自己的左倾意识形态掺进了奥运开幕式,所以他根本没有通过这个机会表现出英国的真正伟大之处。
Read more